“在磨难中成熟、在挫折中成才。努力学习,学会劳动、学会勤俭,学会感恩、学会助人,常怀感恩之心,传承善行善举。这才是当今慈善助学的目的和方向。"王超锋老师在天津市红十字会负责这个项目,“市红十字会搭建的爱心助学平台,自公司成立至今,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,持续帮扶困难学生上学,摆脱家庭困境。” 多年来这个项目,更换了很多项目负责人,王老师在2020年刚接手这个项目。
时代的变化,受助人有了变化,资助的方式自然也完全不同了…“目前,通过市红十字会助学平台救助的困难学生,主要是因病、因残致贫或临时陷入困境家庭的学生。”相比早年间的大会式捐助、领奖式捐助,王超锋老师介绍了现在更为人性化的方式,“对困难学生的救助,我们会保护学生及捐赠方的隐私,在一对一助学平台中,没有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允许的情况下,我们不会让捐助双方见面。”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,就是“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让学生快乐、无心理负担成长。”
而为了“育人、育才、育感恩之心”,王超锋老师还介绍了现在捐助双方的联系方式,“为促进学生感恩之心,激励捐助行为,我们鼓励学生在收到助学帮助后,向捐赠者写信汇报学习情况,表达感激之情。当然,信件由我们红十字会转交给捐助方。”
王超锋老师特意提到了捐助方的新角色,“理想中的助学是多角度多维度的。多角度是指不仅仅局限于捐资。事实上捐资帮助那些家庭困难、品学兼优的学生克服暂时家庭困难,顺利完成学业,这仅仅是慈善助学的一部分。”王老师认为帮助偏远地区改善教学条件、改善落后地区学生伙食等,以及支教、义务支援偏远落后地区等实际行动,都是在促进教育资源再分配,不要把助学局限在“捐资”上。
而多维度助学是需要捐助方关注学生的成长,通过学生所在学校、老师等途径了解学生学习等情况,在学生学校、学生家庭、社会捐助三方共同努力下,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。
幸运的是,天津本地就有企业与王老师想到了一起,做起了费心费力的“全程参与”式多维度助学。
“有的捐助方领导一直重视助学,具有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感。除了投入‘真金白银’,还特别重视企业员工与受助学生的互动,邀请受助学生去公司参观,并举办联欢活动,带领学生到天津科技博物馆、自然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,交流心得,交流感情。”
相比不见面的助学,这种互动助学是经过精心计划的,“他们与受助学生互动交流,一方面让受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,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感。另一方面,这种互动限于受助学生及家长或学校同意,参加互动的学生一般是初高中及上大学的学生。”
天津青松华药医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,据统计,自公司成立至今,通过市红十字会从捐助几个学生,到目前每年捐助100多个学生,一直坚持了20年之久,而且“只要学生没有转学、迁出本市等情况,他们可以从小学持续资助到大学。”
新时期涌现新事物,王老师如此总结天津目前的慈善助学情况,而新事物还要依赖红十字会坚实的基础,“帮扶困难地区改善办学条件,改进教育设施,支持教育资源,这是个开放的平台,诚恳邀请广大有意愿的资助企业和个人,加入我们,我们携手努力,为促进教育帮扶,打赢脱贫攻坚,促进教育公平贡献力量。”